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弗·恩格斯

阿尔马河会战



  关于阿尔马河会战的官方消息终于收到了,在今天本报上我们刊载了司令官们的报告和目睹这次会战的英国记者和一些海军军官的详细报道。所有这些材料基本上证实了我们根据有关这次会战的最初的一些电讯所得出的结论。看来,事实是这样的:
  在距海岸约3英里的地方,阿尔马河弯成半月形,两角指向北方。河的南岸,大部分是高约300英尺的悬崖,在这里像一个半圆形的剧场,稍稍向河面方向倾斜。俄军选择了这个左右都有台地边缘的断崖掩护的斜坡作为阵地。必要时,俄军的优势骑兵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掩护部队沿平坦的台地退却,同时这上面几乎到处都可以撤走炮兵。从台地到河流的半路上,斜坡构成了梯形的阶地,俄军在这里配置了步兵主力,左面有险峻不可攀越的悬崖作掩护,右面也有同样险峻的悬崖,还有阶地上的多面堡、制高点上进行纵射的重炮队作掩护。海军上将安梅林断定这个炮队是由12门三十二磅炮组成的,但是这样重的火炮在退却时如何运走(无疑是运走了),却是这位军官所未能解释的一个谜。
  俄军阵地前面的葡萄园和岩崖构成的起伏地形,对防御是有利的,加上abattis〔鹿砦〕和其他人工障碍物,防御的任务更易完成;不过由于这个地区树木不多,这些障碍物未必特别可怕。在俄军背后的高台地上和两翼配置了他们的预备队和骑兵。在正面,先驱兵配置在阿尔马河的对岸,占据着阿尔马村和布尔留克村。
  联军在9月20日向这个坚固的阵地前进,法军在右,英军在左。清晨,法军博斯凱将军的一个师(第二师),连同土军8个营被派沿海岸前进,任务是在舰炮掩护下从那里攀登悬崖,从而迂回俄军的左翼。英军本应对敌人右翼采取同样的行动,但舰船无法进行掩护,而且在台地上他们对面是敌人的骑兵主力,因而,这部分攻击计划没有实现。但是博斯凱指挥的法军却成功地攀登了台地的峭壁,而且当这个高地上的俄军遭到舰船上的重炮轰击时,拿破仑亲王指挥的法军第三师向俄军左翼运动。不久,俄军的中央和右翼都遭到了英军的攻击。同拿破仑亲王的师并肩前进的是德·雷希·伊文思爵士(曾在西班牙卡洛斯派战争时期指挥过英籍军团[293])指挥的英军第二师,支援他的是英格兰将军(第三师)。联军的极左翼是乔·布朗爵士指挥的英国轻步兵师,支援该师的是剑桥公爵指挥的近卫师。预备队(乔·卡瑟克特爵士的第四师和卢肯伯爵的骑兵师)在左翼的后卫内机动使用,以便粉碎敌人迂回翼侧的一切企图。
  看来,这次会战的特点是:会战的开始时期,即全线进行互射并在射击的掩护下进行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动的时期,非常短促。事实上,俄军阵地已经判断得很清楚,并且俄军强大的炮兵又如此配置,以致稍长时间的互射对联军来说不仅无益而且简直有害。既然英军走在法军后面,看来法军一度不得不处在这种扰乱性射击下;但是,后来法军纵队和英军散兵线开始缓慢而稳步地通过了他们面前难以通行的地段,把俄军从阿尔马村和布尔留克村驱逐出去(退却部队把布尔留克村烧光,使联军不能利用它作为掩蔽地点),渡过了河,并且毫不迟延地冲向高地。在葡萄园内以及在断崖和鹿砦之间的许多地方发生的战斗很像1848年在维罗那和卡斯提奥涅之间发生的战斗[294]。正规地前进是不可能的,密集而不成队形的、行动大都互不联系的大批散兵给自己打开了通向俄军防守的第一个阶地的道路。这时,博斯凱将军使他的一个旅在台地上站住了脚,从这里威胁了俄军的左翼;为了援助他,派出了第四师(福雷师)的一个旅,同时以福雷师的另一个旅增援拿破仑的师。这样,法军占领了严重威胁俄军左翼的阵地。在俄军的右翼,乔治·布朗爵士夺取了俄军的多面堡——这是阶地上俄军这一部分阵地的锁钥。虽然俄军预备队从高地上发动攻击,一度逐走了英军,但由于苏格兰兵士(剑桥公爵的师)进行了攻击,最终还是守住了这个工事。因此,俄军的左翼被迂回,右翼被突破。中央遭到全正面的攻击后,只好沿坡而上向台地方向退却;俄军在到达台地以后,由于拥有骑兵和骑炮兵,又处于特别适于这两个兵种行动的地形,也就不怕任何严重的攻击了。但是俄军的左翼在遭到博斯凱迂回的时候大概发生过某些混乱。法国对这个问题的报道是一致的,同时,缅施科夫的马车在那里落入法军之手这个事实也完全证实了他们的报道。另一方面,俄军能够运走了他们的全部火炮,甚至包括右翼炮队的重攻城炮(法军连一门火炮都没有缴获,英军只缴获3门,并且可能是已被击毁的),这个情况说明退却总的说来是井然有序的,同时证明缅施科夫在优势刚刚转到对方就立即停止战斗的决定是英明的。
  看来,联军作战是很勇敢的。历史上很少有几次会战像这次那样,军队几乎是不间断地、缓慢地但是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而且完全没有通常那些使大多数大会战具有戏剧味的意外情况和偶然事件。单单这个事实就足以证明,不管怎样,联军在兵力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也证明联军的将军们在报告中极端夸大了俄军的人数。我们现在回转来谈谈这个问题。
  联军的指挥艺术是不坏的,但是他们与其说依靠了将军们的才智,不如说依靠了军队的勇敢和舰队的支援。这可以说是一次简单的、寻常的、具有纯粹战术性质而特别缺少任何战略特点的会战。博斯凱的翼侧机动是一个很自然的主意,而且由那些在阿特拉斯峡谷里学会这种机动方法的非洲军团的兵士很好地完成了。英军突破了俄军的右翼,战斗得率直而顽强,看来各团和各旅的良好机动也促进了这一任务的完成。不过,英军成前后两道散兵线进攻的单一形式所以被破坏,只是由于天然障碍,而不是由于目的要欺骗敌人或者使敌人措手不及的复杂机动。
  缅施科夫公爵很好地选择了自己的阵地。但是,看来他没有像他能够做到的那样去利用自己的骑兵。为什么在左翼不配置骑兵,趁孤立的博斯凱旅刚开始整队时就把它从悬崖上赶下去呢?停止会战、部队撤出火力圈、撤走炮兵和整个退却,看来都进行得非常巧妙,这些行动给他的指挥才能所带来的荣誉比胜利给联军将军们的指挥才能所带来的荣誉还要大。
  至于参加会战的兵力,联军方面除炮兵外在战场上有3个法国师和4个英国师,同时1个法国师和1个英国师以及全部骑兵留作预备队,派去增援博斯凱但在战斗结束后才到达的8个土耳其营没有计算在内。因为法军把较强的部队留在瓦尔那,而且在那里遭受的损失比英军大,所以可以认为在会战当日英法各师的兵力几乎相等——每个法国师约6000人,而每个英国师约5500人。这样,实际上作战的步兵将近4万人,并有预备队约16000人,其中包括土军;看来,这同关于远征军兵力的报道是相符的(除去病员和外出的部队)。按圣阿尔诺元帅的说法,俄军的兵力为两个基干师(第十六和第十七师)和两个预备旅(由召回的归休兵组成,即第十四和第十五旅),此外还有猎兵第六营。如果各旅所属的营数齐全,总共应有49个营。每营以700人计算(在这次战争中每营一般不多于此数,虽然在匈牙利战争中每营多50人),总共有34300人。这个数字和我们的资料提供的驻在塞瓦斯托波尔及其四郊的正规陆军的总数相近,并且很可能至少有五、六个营留作这个要塞的守军,因此俄军参加会战的兵力可能是3万名步兵,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大致可靠的。据说,俄军有骑兵6000名,当然其中有许多不过是些哥萨克。联军兵力的这一明显优势,使胜利失去过分的荣誉,而读者从我们引自英国报纸的材料中看到,人们正企图把这种过分荣誉看做是这次胜利造成的。看来,双方都表现了同样的勇敢;当然,无论联军的将军们怎样夸耀自己的胜利,但他们也决不会设想他们在胜利后能够既不遇到障碍,也不遇到抵抗而旌旗招展、军乐喧天地直接开进塞瓦斯托波尔。
  会战的结果虽然在精神上对联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必能够使俄军产生严重的沮丧情绪。这次退却同吕特岑或包岑会战后的情况相似;如果缅施科夫能够像布吕歇尔在卡茨巴赫河会战[295]前所作的那样,巧妙地从巴赫契萨赖的侧防阵地拖住联军,那末联军还会相信,这种毫无结果的胜利不会给胜利者带来多大的好处。缅施科夫仍然会以雄厚的兵力威胁他们的后方,而在他们没有再一次把他打败和最后把他赶走以前,他仍然是可怕的敌人。现在几乎一切都决定于双方援军能不能到来,一方面联军从预备队中抽调,另一方面俄军从皮列柯普、刻赤和阿纳帕的部队中抽调。谁能够首先取得数量上的优势,谁就能够给对方严重的打击。但是缅施科夫有一个优越的条件: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放弃进攻而退却,而联军却被束缚在他们的仓库、兵营和辎重所在的地方。
  目前,塞瓦斯托波尔虽然一面被围,但看来并没有危险,因为联军的兵力优势还不足以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但是,如果联军能在缅施科夫的补充部队开到以前,先得到一支两万人的援军,——根据昨天晚上我们从哈里法克斯的电讯中得到的“尼亚加拉号”轮船带到的消息来看,这差不多是可靠的[注:哈里法克斯在加拿大;这句插入语是报纸编辑部加的。——编者注],——那末许多问题都可能在数日内得到解决。不能希望像塞瓦斯托波尔这样的要塞,在遭到严重的、坚决的攻击时能面对暴露的堑壕坚持两星期之久。全部预备队都已由瓦尔那乘船出发,并且应在10月4日或5日到达,但是由哈里法克斯发出的电讯没有提到到达的日期,因此,不管怎样,塞瓦斯托波尔未必会在10月16日或18日以前陷落。也许积极进行平地战,使它多坚持一些时候;但是,如果缅施科夫及其在联军后方的机动部队不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如果联军不因时疫而受到损失,那末塞瓦斯托波尔必将陷落。根据俄军的准备情况和士气来看,可以相信,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只有在拚命的抵抗和惊心动魄的血战之后才会失守。当然,强攻和夺取塞瓦斯托波尔的残酷情况从某些方面说将会胜过阿尔马河惨象。


弗·恩格斯写于1854年10月9日
作为社论载于1854年10月26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219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注释:
  [293]西班牙的英籍军团是卡洛斯派战争期间(见注190)在英国招募来援助玛丽·克里斯亭娜政府的部队的名称,共约有一万人,在伊文思将军的指挥下参加了1835—1837年的军事行动。——第561页。
  [294]指1848—1849年革命时期皮蒙特军队和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北部进行的战斗。——第562页。
  [295]拿破仑第一的军队和俄普联军之间的吕特岑(萨克森地区)会战发生在1813年5月2日(4月20日)。联军和法军在包岑城(萨克森地区)会战发生在同年5月20—21日(8—9日)。在这两次会战中,拿破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迫使俄普联军退却;正像在其他场合一样,这次退却秩序井然。
  法军和俄普联军的卡茨巴赫河会战发生在1813年8月26日(14日)。由于布吕歇尔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法军遭到惨败。——第564页。